婆婆带娃两年后才明白:没养老金的老人,连帮忙都变得小心翼翼
在我的老家,有一句土话:“新鲜马桶,香三天。”
意思很简单,木头做出来的桶,是带着木香的,但一装了屎尿,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,新鲜味一过,剩下来的就是真实的生活,往往是一地鸡毛。
就说婆婆帮忙带娃这件事,很能体现中国式父母的卑微,。
没有退休金的老人,卑微的程度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图片
01
我的小舅妈,农村人,有一儿一女。
我的表弟嫂生娃后,急着要去上班。私营企业,是不可能有长假的。
小夫妻商议后,把小舅妈接过来,负责带娃。
小舅妈来的时候,带着一个蛇皮袋,里面有二十多斤红薯。虽然不值钱,但表弟嫂知道,礼轻情意重。
头一天,表弟嫂对小舅妈嘘寒问暖,看看是否需要买衣服。毕竟那是大冬天。家里的东西,是如何摆放的,电器怎么用,都说了一遍。
小舅妈很勤劳,也很节俭。还常常双标——给娃吃最好的,自己就吃红薯稀饭。
表弟嫂就说:“妈,你应该吃好一些,红薯是零食,怎么可以当主食呢?”
到了月底,小舅妈支支吾吾:“我要回老家一趟......”
原来,小舅妈来的时候,带了一千多块钱,花光了,又不好意思问儿子儿媳要,就想着回老家,让小舅舅取钱。
表弟嫂立马掏出三千:“以后每个月,我都会给你生活费。我们总不能要你带娃,还要你贴钱。”
三千,要管四口人一个月的吃喝,往往是不够的。就是孩子的奶粉钱,都要一千了。
当小舅妈捉襟见肘的时候,又做了红薯稀饭——一到这,表弟嫂就明白。次数多了,表弟嫂就发火了:“我一个月的工资,就四千多,给你三千了,还怎么就不够了?”
说明一下,表弟在厂里打工,每月工资,大部分变成了房贷。
不知不觉,小舅妈对钱的敏感度,特别高。
一边使劲抠门过日子,一边还是觉得钱不够。又不能亏待孩子,又不能伸手向儿媳要钱。这婆婆当的,也真的窝囊。
婆婆也会看到,很多城里人,请保姆带孩子,一个月实打实给工钱三四千。怎么到了儿媳家,这婆婆就变成免费保姆?
对于没有退休金的农村婆婆,一旦要自己倒贴钱,这心理就特别不好受。但也只能忍着。
婆媳关系,也因为带娃而改变,两年前有多热情,两年后就有多薄情。
慢慢就会发现,每一个小心翼翼的婆婆,背后都有一个不允许她多花钱的子女、儿媳或者女婿。有时候,会变成怀疑婆婆多花钱,乱花钱,即便婆婆是使劲抠门的人。
图片
02
过年了,小舅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,招待客人。
表弟嫂的父母,也在场。他们是城里的退休老人,谈起退休生活,不是去打牌,就是去旅游。他们也谈了给儿子带娃的场景,显得特别轻松:“什么费用,我们承包了。现在的年轻人,都不容易,我们不能拖后腿......”
一番话,把小舅妈整不会,偷偷在一旁,别过脸去。
这没有退休金的老人,和有退休金的老人,差距真的太大了。
可是,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带娃,就希望得到尊重,不图别的。就这一点,都好难。
等娃两岁多,小舅妈被“辞退”了。
大家都说,这是表弟嫂太强势了,对婆婆太狠心了。但是小舅妈,却如释重负,收拾好行李,匆匆忙忙回老家了。
不得不说,很多家庭,是没有付费意识的。
第一,把带娃的老人,当成免费的保姆,甚至恨不得老人承担一日三餐的开支。
第二,老人认为子女帮助自己,也是理所当然的,不觉得是孝道绑架。
第三,很多儿媳把是否孝顺老人,和老人是否带娃,关联在一起。不带娃的婆婆,儿媳以后是不会管的。
而好的家庭,是有付费意识的。这也是没有退休金的老人,去带娃的基本条件。
老人去带娃之前,和子女、儿媳女婿们,说一说日常开销的问题;是否要保姆费的问题;孩子的教育费用问题等。
老人也要带一个账本,把日常的开销,记录好,定期公开。打开天窗说亮话,才可以减少各种猜忌。
老人在周末的时候,应该让子女自己带娃。只有子女自己也常常带娃,才会知道,其中的费用,大概是多少,有亲生的体会。娃在不同的年龄,用的费用是不一样的。
习惯了“亲母子,明算账”,老人才会有那么一点点尊严,毕竟钱都是花在家,花在娃身上,老人分毫未取,是有底气的。
图片
03
看过一句扎心的话:“成年人最大的悲哀,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小心翼翼。”
我们也恳请年轻人,多换位思考。看看父母为什么会小心翼翼。
父母也有难处,但是他们真的不愿意成为子女的累赘;父母也有委屈,但是他们不希望释放出来,怕儿女和爱人争吵。
父母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“忍受”。总想着,让大家少一点点争吵。
做子女的,看到了父母的行为,内心多少有一点点触动。出于同情也好,孝顺也好,给父母一张好看的脸,大大方方地谈钱,总归是好一点。
老人带娃,是帮忙,真不是义务,更不是来看脸色的。
不图什么富贵,理解就是万岁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上一篇:关于祖国的常识,别让孩问卡壳了!
- 下一篇:没有了